電價上調2.8分,能源價改再亮“綠燈”
來源:中國化肥網 作者:徐煒旋 發布時間:2009-11-20 閱讀次數:3505次
時隔一年有余,新一輪電價調整方案落地。
11月19日下午3時許,國家發改委宣布,自本月20日起調整,全國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暫不調整居民電價。這個提價幅度超過了之前的所有預期。
此次調整的電價是銷售電價,也就是供電局向用戶方提供的電價,而不是發電企業向供電公司提供的上網電價。
而“上網電價”則按照各地區電廠盈利情況“有升有降”:陜西、甘肅等10個省區市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適當提高,而浙江、上海和江蘇等7個省區市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將適當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推進電價改革在此次調價方案中得以體現。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研究階梯電價改革方案,居民用電分檔電價,對基本電量保持較低電量,用電越高、價格越高。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擬將居民用電分為三檔: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正常家庭生活用電和奢侈型用電,其中,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擬規劃 87度,這一標準為目前全國居民生活用電平均數字。據本報了解,隨著各省區將區域內居民用電情況研究并上報初步方案,“階梯電價方案有望在半年內最終出臺。”一位熟悉情況的電力系統人士告訴本報。
申銀萬國[3.98 0.51%]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次調整的主要是非民用電價,對于居民消費價格(CPI)會有間接影響,但對工業品生產價格(PPI)會有直接影響。而按照之前的規律表明,PPI一般會在6-9個月后對CPI產生拉動作用。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電價調整是近期能源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調整的又一“綠色信號燈”——成品油價格11個月來5次上調、3次下調后創歷史新高,各地水價調整聽證會頻頻,天然氣價格上調因近期大范圍“停氣”而箭在弦上——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近期能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進展》正步步落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這一方面是補歷史欠賬,一方面是因為高層認為現在是能源資源價格調整的時間窗口——經濟內生增長初現,現實通脹壓力暫無。
細算2.8分錢
“此次電價調整最主要是理順去年上調上網電價而未調銷售電價存在的問題,扭轉電網企業虧損局面。”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去年8月20日國家將全國火電機組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但由于當時通脹壓力較大,電網企業銷售電價沒有同步調整。2分錢成本由電網直接承擔,根據業內專家測算,國內火電機組一年發電約28000億度,也就是增加電網約560億元負擔。
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虧損161億元,同比減少利潤238億元。國家電網公司對外聯絡部相關人士也告訴本報,今年前9個月,國家電網虧損160.5億元,所屬30個地方公司中有25個公司虧損。
“如不及時疏導電價,一方面可能影響電網企業正常經營;另一方面,價格信號失真,不利于引導電力需求,促進用戶合理、節約用電。”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韓曉平表示,甚至會影響企業還本付息的能力。
此次調價,電網企業總算松了一口氣。上述國家電網人士表示:“今年僅剩40天,國家電網已無法扭虧,但明年將能恢復正常盈利水平,利潤率大概在4%左右。”
此外,隨著火電脫硫機組的增加和普及,原有脫硫加價資金已現缺口,影響發電企業爭取脫硫電價到位。為此,國家發改委在此次調價中增加了脫硫加價資金的提取。
上述電力系統人士告訴本報:“銷售電價上調第二部分是增加脫硫加價1.5分錢。此前這一部分成本都是由電網企業代為墊付。”
國家發改委人士對此指出,我國脫硫電價政策需進一步完善,2007、2008年共有2億多千瓦的燃煤機組加裝脫硫設施,導致脫硫加價資金需求越來越大,需要通過提高電價進行疏導。“這部分脫硫成本約為60億元,由于僅補貼火電中的脫硫機組,使其享受較高的脫硫電價,所以分攤到終端銷售電價就不會 1.5分錢這么高。”上述國家電網人士告訴本報。
而第三部分用于加大可再生能源補貼,以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但發改委在此次調整方案中并未透露可再生能源補貼在此次電價調整中的所占比例。
據悉,由于中國風電[0.93 -1.06%]、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目前在電價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不敷使用,需適當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
據統計,自2005年底至2008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加了868萬千瓦,增長了703%,其中,風電裝機增長了695%,且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上述國家電網人士告訴本報“光風電一項每年就大概需要約100億的補貼”。
林伯強參與了此次電價調整的討論,他指出,“此次調價是經過嚴密測算的,總體來看調整幅度并不算高。”
通脹預期的新“引信”?
對于電價是否引發通貨膨脹的預期,專家持有的態度比較樂觀。
中信證券[30.40 0.96%]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諸建芳表示,近期通脹大體還是會保持溫和,調電價對通脹預期加強并不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8%,比上月降幅縮小1.2個百分點。李慧勇指出CPI將會上升0.1個百分點,PPI上升0.4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在月初曾預計11月CPI會由負轉正,諸建芳指出,此次電價上提更是增強了對這一預測的信心,相較于氣候等因素影響下的柴油提價,“電價調整對CPI的影響會是更加持續的”。他說。由于此次上調的主要是工業電價,PPI的上漲強度將會更大。
交通銀行[9.21 -0.43%]研究部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電價上調是分階段實施的,逐步上調。一般會在物價較低,經濟可以承受的時候上調,如果幅度不大的情況下不會令物價上漲。他舉原油為例,近半年原油的價格一直在逐步上調,但大眾基本感受不到。
李慧勇指出此次漲價將會改善電網企業的利潤,也能夠通過價格杠桿調節用電量,督促企業節約用電。
但是在實體經濟的主體,企業層面,對這些分析卻保持著謹慎。江蘇的無錫協聯熱電公司董事長朱朝煌卻不這么認為。無錫協聯熱電公司恰好位于沿海地區,朱朝煌對記者說,如果沿海地區的上網電價下調,他們的經營狀況將會更加困難。“現在壓力最大的是我們。”
他指出,煤價上漲,其實對于大型國有熱電公司影響并不大,因為他們有國家的財政補貼,但對于中小電力公司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包袱。目前公司如果按政府規定的發電量計劃供電,可以按照五毛多的價格賣給供電局,但其它超計劃完成的發電量就只能按照三毛多賣出。“生產越大,壓力也就越重。”朱朝煌說。
同時,朱朝煌也擔憂,除了煤價上漲的因素,日益緊張的煤炭供應可能會成為目前企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因為最近大量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和中小礦場的倒閉,削減了煤炭的產量,再加上政府想要維持煤炭的高位價格,目前市場上的煤炭的供應量是減少的,無錫協聯電廠需要從安徽、山東和秦皇島三個地方購置煤炭。
電網暗笑,電廠平淡
漳澤電力[6.00 0.67%]是山西坑口火電的代表。這家中電投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況。去年全年虧損9億6000萬,至今年第三季度,仍然虧損9491萬。
“過去幾年,煤價漲了幾倍,但我們的上網電價只漲了幾分。”山西省漳澤電力董秘王一峰向記者說,“我們旗下的主要發電企業漳澤電廠,由于上網電價本身比山西標桿電價還要低,相信這次調整的幅度將高于平均水平,對企業扭虧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因素。”
對于國內幾大電力集團來說,由于電廠均是全國范圍布局,其發電廠的分布情況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從此次電價改革中真正受益。
“對于東部電廠多的肯定不支持,對于少的肯定支持。”一位業內人士直接地道出了電力企業的心里話。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在國內大型電力集團中,國投電力[10.98 1.67%]有超過50%以上的火電機組分布在甘肅、云南等地,此次將較大幅度受益于電價調整。而國電電力[7.65 0.13%]在寧夏、山西等地裝機比重較大,也將能從調整中受益。
而對于在東部沿海地區電廠較多的華能電力來說,沿海火電上網電價向下調整對其來說卻不是一條好消息。
華能國際[8.53 1.79%]三季報顯示,華能國際今年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1億,同比增長了195%,在幾大電力集團中業績復蘇最為強勁。“對于此次電價調整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我們目前還無法評估。”華能國際證券事務代表對記者說。
“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這次電價上漲將給煤炭企業漲價提供一個最好的借口。”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一家電力集團的高管對于此次電價調整的結果表現得并不樂觀,“表面上看,這次價格調整將使大部分電力企業受益,但從目前產業鏈的狀況來看,煤企掐著產業鏈上端,最后電企多出來的利潤將可能被煤企吃掉。”
上述高管解釋,今年東部地區電廠之所以盈利能力恢復較快,除了今年二季度以來用電量逐步增加之外,主要是由于相對于西部地區,下水煤價和海運費下降幅度較大。“隨著經濟逐漸回暖,最近煤價已經在快速上漲,秦皇島運到上海的電煤已經比9月份漲了80多元,目前東部地區電廠已經開始有壓力。”
而最讓電力企業感到憂慮的是,山西省近半年來大力重組煤炭產業,市場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煤炭企業對市場的發展將有比過去更大的話語權和控制力。
“山西省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后的產能將從11月份后陸續釋放,目前基本上可以預期,在今后的煤炭產運需協調及電煤合約談判過程中,東部沿海地區電廠對煤炭的議價能力很可能會進一步降低。”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說。
事實上,此次電價調整最主要的受益者并非電力企業,而是電網公司。
去年8月,國家將全國火電機組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而電網企業銷售電價卻沒有同步調整,這導致電網購電成本劇增。電網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公司合計虧損達到161億元。
因此,今年以來,兩大電網公司已多次上書國家發改委,要求提高電價。而此次上調非居民用電的價格,其中大部分就是將用于彌補電網損失。
資料顯示,2008年,國家電網公司售電量為21235億千瓦時,南方電網公司售電量為4826億千瓦時。業內人士測算,電價上調以后,兩大電網公司2010年有望因此增收500億元左右。
電價改革“先易后難”
“推進改革是此次調價一個重要特點,特別是提出將出臺居民階梯電價方案。”上述電力系統人士指出。
此前,剛完成意見征求程序的《關于加快電價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意見》)將階梯電價列為銷售電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方案為:將居民生活用電每月分為三檔。第一檔電量為基本生活用電,電價保持基本穩定;超過基本生活用電需求總分,電價實行分檔遞增。
在本次調價通知中,國家發改委同時強調,將加快城鄉各類用電同價,工商業用電同價步伐,并按照公平負擔原則,適當調整電壓等級之間的差價。“這些都是電價改革方案中短期較容易推進的內容。”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
“這將有助于逐步解決電力交叉補貼的問題。”韓曉平指出。此前,剛完成意見征求程序的《意見》就指出銷售電價交叉補貼嚴重,將逐步減少銷售電價中的交叉補貼,逐步調整各類用電之間有差、比價關系,將現有各類用戶電價間交叉補貼情況透明化,由暗補改為明補,并結合銷售電價結構調整逐步減少。
減少交叉補貼被視為推進電價改革需解決的根本問題之一。此前,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就指出:“電價改革的最根本問題之一是要還原電價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反映成本和供求關系,這就要求要減少乃至取消不同種類電價之間的交叉補貼問題。如果在沒解決交叉補貼這個問題前,大用戶直購電和發電企業和用戶直接交易等改革都很難推行到位。”
此外,國家發改委和電監會對于上網電價改革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此次對上網電價有升有降的合理調整將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標桿上網電價。”
根據改革方案,新建機組投產后執行事先統一制定的標桿電價,改變了過去按項目成本核定電價的做法,并且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使電價及時反映煤價變化,將基礎能源市場價格變化及時傳遞給電力消費者。(徐煒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