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今天(21日),汽油調價窗口即將開啟。根據市場機構最新監測,截止本月17日,國內三地原油變化率為3.91%,突破4%已近在眼前。一周以來,山東和華北市場的汽油價格每噸已經上漲了50到100元。
人們還都記得,今年10月9日全國汽柴油價格下調,這是16個月以來汽柴油價格首次下調。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油價又要漲回去。中國油價是不是真的跟漲不跟跌?
有分析師稱,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近期不跌破111美元/桶的價格,最快明天調價窗口即將開啟。但按照以往發改委對待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格相對拖后的慣例,預計12月初成品油價格上調的可能性很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的幅度預計在每噸250到300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認為,老百姓之所以覺得油價“漲多降少”,是心理作用使然。
史丹:因為老百姓對漲價更敏感,對降價,這個不一樣。
“敏感”,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并不反對將此作為解釋。他認為,對油價定價機制了解的普遍缺乏,也是產生“漲多降少”印象的重要原因。
董秀成:比較敏感,另外他也不太了解整個價格調整的辦法,打開不打開,發改委測算的結果如何,如何符合條件它就會往上調,如果測算結果不符合也不會調,國際油價總的來說漲的多降的少,但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是按照過去22個工作日來測算的,你可能有那么幾天國際油價下降了,但是你22個工作日一算它沒有達到國內降價的條件,因為不管是上漲還是下降,它都有一個4%的變化率。
但財經評論員水皮并不同意這一觀點。“漲多降少”是事實還是錯覺?水皮的答案是:事實。
水皮:你們這種感覺是對的,因為油價機制改革之后大家會看到上漲起來它跟國際市場跟的緊一點,但是下降的時候動作就比較小,這是事實,而且漲起來容易,往下調相對要困難一點。
易漲難降,這種局面到底從何而來?水皮直言不諱:
水皮:我們這個定價權基本上還是掌握在發改委的手里,那么企業又是形成絕對壟斷的大企業,企業一天到晚在叫煉油的虧損虧損虧損。作為一個有定價權的管理部門,你心理上會產生什么樣一個共鳴,我想大家一定都能理解,但是這樣的話跟消費者的感受差的就很遠很遠了。
油企不滿意,百姓更不滿意。水皮說,下一步將定價權交給三大油企,或許會是“滿意”的開始。
水皮:現在油價的上漲我們一般看得是紐約的原油期貨價格,但發改委的一攬子計劃里面主要是北海布倫特的原油價格,所以這又是一個區別,紐約的油價波動是比較活躍的,就看它調價的時候哪個權重比較大了,但是我相信發改委注意到這個問題,下一步也會把油價調整的幅度全放給石油公司,這樣的話,大家反應可能能夠平緩一點。
一旦價格真的放給中石油、中石化了,是不是說開設人的末日就到了?對此,水皮認為:
水皮:不一定,不一定因為這個實際上是一個游戲規則的改變,因為一旦把定價權真的放給企業之后,我們發改委的價格司才能起到一個監管者的作用,如果價格一直由發改委的價格司在定,那他怎么可能監督自己的價格呢?所以發改委實際上是起不到中石油、中石化監督的作用的,但是一旦把定價權放給了企業,那發改委作為一個政府部門它就能起到一個監管者的作用,反而能形成制衡作用,所以我認為如果把油價的定價權放給中石油、中石化,如果其他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油價不但不會上漲,油價還會下降。
油價要漲,沒有老百姓會樂意。但比起絕對的貴,百姓更沒法接受的,是相對的貴。幾年里,國內油價加速跳高,國外油價是否一樣?但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董秀成表示,這種比較,沒有意義。
董秀成:這個比較沒意義,現在的價格管理辦法是08年底才出來的,那么08年以前它沒有這套東西,那個時候國家管的價格管制的很嚴,就根本不漲,或者是漲的很少嘛,不是一套辦法,那個時候沒有這套價格管理辦法。
今年10月9日,人們苦等16個月之后終于盼來汽柴油價格的下降,但是沒過幾天,人們就發現油價下來了,卻沒有柴油可加了。諸如設備檢修、用油高峰、民營油企屯貨惜售都是柴油短缺的原因。而且這都不是錯覺。16個月盼來的降價兩個月之后就要漲回去,一方面人們感嘆這2個月油價上漲如此之快,另一方面,出來這樣的傳聞之后,柴油很可能又被惜售,市場的柴油很可能又要買不到了。看來,要買柴油只能等漲價之后了。(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