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做好2012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2012年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量為8.34億噸,比2011年減少9800萬噸,降幅達到10.5%。
另據記者了解,全國鋼鐵(冶金)用煤調運量近年來首次未被列入跨省統調的范圍。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在運力已經增加的情況下,跨省調運量不應該降低,反而應該增加。”
煤炭調控力度或略微放松
根據市場情況,如果計劃內合同煤運量減少,那么計劃外煤炭合同運量就有望增加。對此有分析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意欲放松對煤炭市場的調控力度。
產業研究機構中投顧問向記者分析指出,減少煤炭跨省調運量表明有關部門正在縮減計劃煤的市場規模,逐步推動市場煤與計劃煤并存的局面向完全的市場煤體制的轉變,由此可見,主管部門也逐漸意識到計劃煤存在的弊端,也意識到建立市場化煤炭交易體制的重要性。
此前一段時間,曾有煤炭研究專家呼吁取消計劃合同煤,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這樣一來,煤炭消費企業尤其是發電企業也會完全市場化,實現自負盈虧,虧損就不會如此嚴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推動煤炭交易市場化的重要步驟。但是,發改委前不久發布的限價政策并不會因為此次 《通知》而放松。”
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煤炭市場尚未實現完全的市場化,煤價高企極大增加了火電企業的負擔,有關部門不得不通過限價政策來遏制煤價上漲。宛學智表示,“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的煤炭交易并未實現完全的市場化,而計劃煤的種種弊端逐漸暴露,履約率不斷降低的問題難以解決。”他認為,有必要降低計劃煤的規模,逐步推動煤炭交易的完全市場化,這是減少煤炭跨省調運量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人士認為,今冬明春的電力缺口將迫使有關部門加大對市場煤限價的政策力度,但由于計劃電市場煤的根本矛盾并未解決,因此從長期來看,在電力用煤市場價基本穩定后,限價勢必將被解除。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在煤電關系尚未理順以及通脹高企的情況下,國家對電煤合同的調控尚不會完全放開。但如果到12月電煤合同談判展開時,國內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國家對電煤合同價的調控將放松。
另有分析認為,限價政策與合同煤運量減少的政策是解決煤炭市場問題的兩副藥劑,但是限價政策只是“治標”,而合同煤運量減少政策則是“治本”之策。
煤炭交易市場化仍待推進
《通知》同時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為主體,以區域市場為補充,以網絡技術為平臺,有利于政府宏觀調控、市場主體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場體系。對煤炭供需企業簽訂的中長期合同,運力上將給予優先安排;對重點合同兌現率極低的企業核減運力。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逐步理順能源價格關系,完善能源價格體系建設。根據會議精神,我國能源改革正朝著市場化方向加速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煤炭交易體系建設的核心是市場化,唯有市場化才能有效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充分反映供需關系和煤炭的真實價格。因此加快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必然預示著煤炭交易市場化進程的加速,這是不言自明的。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煤炭交易市場主要有三種類型:產地煤炭交易市場、集散地煤炭交易市場、消費地煤炭交易市場,但是此三種類型均面臨著很多建設發展上的障礙。
工信部產業司此前曾表示,大連、秦皇島、太原、廣州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區域煤炭交易中心陸續建成,為我國煤炭市場化和交易模式改革探索了新的途徑。建立煤炭交易中心是大勢所趨,大型煤炭企業應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破解煤炭供需矛盾,主動與用戶簽訂中長期協議,對用戶實行個性化管理,按需求組織生產,這樣煤炭供應效率就會提高。
不過林伯強認為:“此舉難度很大,如果計劃煤和市場煤的價差在10%左右還比較可行,但目前計劃煤與市場煤的差距達到了大約30%,因此建立全國煤炭市場交易中心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名研究人員指出,煤炭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波動很大,因此,限價未來或難以維系。長遠來看,煤炭價格合理波動還應寄望于建立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體系。(沛容)
上一條:11月份化肥產量超過500萬噸下一條:12月19日國內煤炭市場行情